自然教育的兴起来源于一个疑问,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世界吗?
德国卡罗镇的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现有21个孩子,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他们都来到“教室”学习,即使零下28摄氏度,孩子们也在室外呆着。
孩子们从来没得过感冒,在少数格外严寒的日子里,孩子和老师会钻进露营帐篷或木头建的小教室暂时躲避一下,但院长莱内克表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户外活动。
孩子们最近的学习主题是野外生火,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“高危物品”,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课题一样被置于“无人管” 的状态。当篝火因受潮而要熄灭时,4岁的芬恩马上捡起新鲜树枝投进火里,其他小朋友也拿一些小树枝拨弄火苗让它重燃。
实践证明,将孩子放到可控的、有一定危险的环境中,孩子会建立起自己的“危险管理能力”,知道如何去评估事物发风险,知道自己能否应付这种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。
将孩子放到一个具有一定困难的环境中,能锻炼孩子坚强的个性、自立的能力,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锻炼出克服困难的品性。孩子遇到了困难首先会想办法自己解决,如果自己无法解决,会去找同伴寻求帮助,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世界上第一所“森林幼儿园”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于丹麦。研究认为,与传统幼儿园教育出的幼童相比,由森林幼儿园走出的孩子们身心发展更加平衡。到20世纪90年代,森林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得到快速发展,后被陆续推广到北美和日韩。
目前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共有1500多家。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们,几乎整天都在森林里度过,爬树,玩泥巴,踩水坑,用木头、树枝做各种装饰和工具等。那里的孩子们不接触现代电子玩具,也不学算数和认读。
德国的家长们和老师认为,德国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民族,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。培养孩子热爱森林、敬畏自然的精神,会让孩子的一生充满灵性,懂得抵抗无穷欲望,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。
在英国,自然教育也逐渐开始“走红”于幼儿园和小学。事实上,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的通用型教育方法与森林教育理念并不相符。教育督察组要求户外幼儿园更多地将科技融入教学工作中。
英国的自然教育主要受到早些时候先锋户外教育理念影响,以期让在温室中成长的孩子有更多冒险的机会。
此外,英国户外学习专家Bicknell认为:“大多数教育的目标都是让学生进入大学。我想培养孩子们欣赏自然的能力。与其他生物一样,我们出生、成长、死去都在大自然中。”Green Light基金会的森林教育培训员Rich Sylvester持类似观点,认为自然教育给越来越功利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系统一个改变的机会。
在美国,每逢周末和假期,跟着家长游历自然保护区的孩子们随处可见。喜欢在营地里度假的家庭,更是把孩子从小就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。而现实也表明,每天跋山涉水、在森林里进入梦乡的孩子,对大自然的感情和那些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02德国自然教育好在哪
森林幼儿园幼儿园可以被描述为一个“没有天花板或墙壁”的地方。托儿所工作人员和孩子们花时间在户外,通常是在一个森林。
森林幼儿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玩玩具,这些玩具都是可以在自然界发现的,而不是通过购买得来的。尽管有这些差异,森林幼儿园还是为了满足相同的基本目的:照顾、刺激和教育孩子。
每一个森林幼儿园都不一样,但是典型的活动和目标有这些:
研究人员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,相比没有受过森林教育的儿童,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、注意力、学习积极性、语言能力、交流能力、行为习惯、主动思考及身体素质方面更为突出。
此外,森林教育对身患自闭症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总结下来,德国自然教育模式就是:森林教育+主题教学模式。
德国做的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:
1. 德国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强;
2. 德国很早就开启了自然老师的认证;
3. 学习时间是2年,几百个学时,理论+实践,然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给到评委会评审,通过后颁发证书。
森林教育在自然环境的状态下,不是老师们特意造就了一个场景或者困境,而是孩子自然地在森林里和他的伙伴去维持一个游戏。
马上要下雨了孩子们要吃午饭了,怎么去解决自己的午餐?
这些是他们特别真实的生活。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而已。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元的,几乎能够满足孩子除了我们所说的结构化知识以外的需要。还能发展比如挫折、交际、大小精细动作等等能力。
03树,随便爬
爬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,这里不会有通常幼儿园或者儿童活动场所设计好的爬树装置。
这里的树各式各样,高的、矮的、大的、小的,总有一款合适你。
孩子们爬树,老师和家长不给与任何帮助,只是帮他们下来,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。
这里只发生过一次小孩掉下来的事情,那是因为小孩的爸爸在下面保护着,小孩子知道自己掉下来爸爸会接住自己的。
04老师不插手,孩子自己学
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不插手孩子做的事情,只是保证孩子们在自己的视线之内。孩子们在没有老师和家长插手的情况下会更能发挥想象力,会自己权衡危险,会自己学习,会互相学习,从经验中学,从失败中学。
你会难以想象:一群3-6岁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大人的协助下搭了一个避雪小屋,他们会自己点篝火,并且在火快灭的时候往里面添加木材,这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商业性的玩具,而是选择就地取材,在森林中寻找玩具。
大自然的玩具不像商业玩具以及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,森林里面找到的树枝、泥巴、小虫等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,语言描绘能力。
05主题教学
主题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好的,比如关于蜘蛛,看到蜘蛛网以后孩子们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蜘蛛网不会粘住自己?
老师就会做一些功课一步一步跟学生探讨,孩子们就会模拟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,通过很多艺术形式做了一系列活动。
这些活动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都能够打动人心,所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这些案例,对老师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培训材料,特别需要老师有能够捕捉问题的能力。
做这个项目的时候,孩子们遇到阻力无法继续推进的时候,老师能不能够助力一把让项目延续,所以老师非常关键。
结束后,老师们直接把这些案例做成一个册子。
06对孩子有什么帮助
专注:森林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一段时间是听故事或者唱歌,这些平常疯玩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反而很专注。听故事的时候特别专心,一起唱歌的时候也一点不乱,玩的多反而将来学习更好,能力更强 。
协调:长时间的户外玩耍已经被证明,对孩子的平衡能力、灵巧度、身体协调性、触觉灵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都非常有益。
自信:大部分森林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,在阅读、写作、数学和社交方面都会提高的很快,这些孩子通常也更自信、更外向。
缺点: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劣势的话,就是他们在刚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在认字、阅读量上有所欠缺,只要小孩子有兴趣就能很快跟上。
07国内教育的反思
最近两年,中国的自然教育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。中国最开始提到的自然教育,还是指以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“回归自然”为根基的自然教育观,主要还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孩子“天性”的“尊重和释放”。
如今,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,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的“环境教育”,开始将“人”作为“自然”的一部分重新思考,以改善“环境”作为教育的使命和目标。
现在中国国内的孩子“自然缺失症”非常严重,家长用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取代孩子和自然接触的机会。
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户外场地没有这么多人工玩具、教具的话孩子们会怎么玩呢?
这就是简单和丰富的意思,有的时候环境简单点,人造玩具少些,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件坏事。他们会想办法怎么样玩得更有趣,根据环境去做成一个自己想要的东西,他们会去加工组合,拥有无限创造力。
生活和教育环境,给我们的孩子造成了自然的碎片化。
孩子们看到桌子,知道是木头做的,但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;
拧开水龙头,水就来了,至于它从哪儿来,并不在乎;
垃圾扔出去,就没了,至于去哪里了,也不知道;
食物从哪里来,不清楚。
这样导致我们对自然的认知是不完整的、碎片化的。
现在的孩子缺少“自由”。他们时间是被父母安排好的,上各种的辅导班。等孩子真到了自然中,又怕脏怕不安全。我们提倡“把生命还给自然,把童年还给孩子,把教育还给生活。”
社会集体价值观的导向性问题,非常功利。家长们都想让孩子上好大学、找好工作、过物质条件优越的生活,这些都变成了生命的终极目标。但关于生命的关怀以及生命的价值,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。比如,很多家长的首要问题就会问“到自然中体验有什么用,锻炼什么能力,获得什么知识”,而且必须速成。
但自然教育不是教孩子们认识动植物,一些小孩可以背下整本的昆虫图谱,但却可以随便踩死昆虫。没有同理心,情感的激发和爱的生发,知识再多,也无用。其实体验自然,可以完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,增强探索的精神,激发对学习兴趣和保留,这些是更有价值的。
一提“自然教育”,大家更多想到的是针对孩子,但其实成人更需要。孩子们普遍对自然的感知力和敏感度要比成人强,但当他们回到家,受家长的影响容易重回起点。因此家长在这方面需要更下功夫,但成人的变化比较缓慢。
其实,在自然教育中,大自然是唯一的老师,蕴含着无穷的智慧。大自然作为一个承载,一个大家共同想要了解的目标,增进了大家彼此的交流。
2018-10
详细请访问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xNzk0NDgzOA==&mid=2247483900&idx=1&sn=6f88f26f4c711d875b40f7a539fc0ed9&chksm=f991…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心理学对情绪的定义,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,是多种感觉、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。儿童情绪的发展从出生一到两岁的模仿,再到两至三岁的自我意识形成,再到三至四岁的人际关系,再到四至五岁的身份认识,再到五至六岁的社会兴趣,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,逐渐形成非判断、道德规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儿童的想象力也会在奇妙的大自然映射下更丰富,更具想象;他的观察力会更敏锐,更具穿透性;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,思考更独立;他的内心会更坚强更有毅力;他会更懂得表达情绪,更团结,更善良,更阳光!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,并且在生命的初始就已经存在。在这伟大的规律中,幼儿个体为了成长,会不断地显露出“内在需要”,驱使着幼儿主动地接触环境,以达到成长的目的。蒙特梭利说:“生长,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,使生命力显现出来。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‘内在潜力’,使其按自身规律… [了解更多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