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特梭利认为,用成人的意志代替儿童的意志,不让孩子动,即使让他动也是替孩子作主选择,使孩子失掉了意志锻炼的机会。
——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,并且在生命的初始就已经存在。在这伟大的规律中,幼儿个体为了成长,会不断地显露出“内在需要”,驱使着幼儿主动地接触环境,以达到成长的目的。
蒙特梭利说:“生长,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,使生命力显现出来。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‘内在潜力’,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。”
1.工作法则
蒙特梭利说:“只有儿童会把他最高的激情、全部的人格力量完全地投入到自我建构中去。如果儿童不能把他全部的人格力量投入到自我建构中的话,儿童的成长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。”
蒙特梭利认为,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“工作”。儿童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,表现出极度的愉悦、平静与宁静。
蒙氏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完整的、系统性的工作材料及教具,但并不是指幼儿只在操作教具时才叫工作。教具只是幼儿工作的一种工具材料而已。凡是以智力为目的的活动都称为工作,如玩沙、玩水、搭积木、绘画、参与家务等一系列活动,都是儿童在通过工作建构自己的过程。如频繁吸吮母乳的新生儿,手舞足蹈的两三个月大的婴儿,不断爬来爬去的爬行儿,想到处走动的学步儿,想自己取水、倒水、穿脱鞋袜的幼儿,这些都是努力争取工作机会、喜爱工作的孩子自我建构的积极表现。
所以,成人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合适的工作机会,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吸收成长所需的养分,以此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建构。
2.秩序法则
蒙特梭利认为:“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,包括教育在内,唯有在秩序中,才能顺利地发展。”
热爱秩序是幼儿的一个特点。对于幼儿来讲,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,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样,当它得到满足时,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快乐。
蒙特梭利曾遇到这样的孩子:“有一个出生大约6 个月的小女孩。一天,她在一个房间里玩耍。这时,一位妇女走了进来,这位妇女把她的阳伞放在了桌子上。于是,这个孩子变得不安起来。这并不是由于这位妇女,而是由于她的那把阳伞,因为小女孩对那把阳伞看了很长时间才开始哭泣起来。这位妇女以为孩子想要那把伞,就拿起它并微笑着送到她面前。但这个小女孩推开它,继续尖叫。这位妇女尽力安抚她,但毫无用处,小女孩反而变得更加焦躁。怎样才能平息这个小女孩的脾气呢?富有心理洞察力的妈妈突然从桌子上拿起那把伞,并把它放到另一个房间去。这时,小女孩立即安静下来了。可见,使她不安的原因是伞放在桌子上。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,就严重打乱了这个小女孩关于一些东西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。”
幼儿的秩序感以2 岁为高峰,其后的几年里持续发展。这个时期,幼儿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,进行区分、类比的操作,因此,如果没有秩序,幼儿会没有方向感和安全感。所以,秩序必须体现在预备好的环境中的每一个环节。
在太阳花儿童之家,幼儿在教室中如何坐、站、走,如何铺、卷工作毯,如何取、放教具,如何请求老师、小朋友,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。同时,所有教具、物品的摆放都很有秩序,五大领域的所有材料都整齐有序地放在特定的位置。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材料。工作结束后,孩子会主动把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。这种有序的工作环境,可以让儿童及早地建立秩序观念,满足幼儿对秩序的追求,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愉悦。
3.独立法则
“独立”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之一,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。孩子们潜意识当中渴望摆脱大人的摆布和干涉,自己发展他的生命,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人。
蒙特梭利认为,除非有退化的倾向,否则孩子的本性对自己机能上的独立有直接且热切的要求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种动机越来越强烈。蒙特梭利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。她指出:“谁若不能独立,就谈不上自由。因此,必须引导幼儿个体自由的最初积极表现,使幼儿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。”这个时期,如果对儿童过于溺爱,什么事都替他做,反而会造成儿童的依赖性。
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得很仔细,倾向于把儿童当成木偶,总是认为儿童什么都不会做,不知道怎样做,喂他们吃饭,给他们洗衣服……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,实际上对孩子是有害的。因为这很容易限制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,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。
其实,孩子在开始学习走路时,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。我们对他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去完成他们应该做的有益活动,使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指导、自我校正,并获得对自身成就的满足。成人需要谨记的是:对于孩子,不必要的帮助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,甚至使他们产生自卑感。
4.自由法则
蒙特梭利认为,自由是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,是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。如果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,首先必须使儿童获得自由,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。
这种自由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,也不是散漫。在跨世纪蒙特梭利教室中,孩子不仅可以做他喜欢的事,而且要做正确且有益的事情。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权。但是自由需要建立在纪律与秩序的基础上。蒙特梭利认为,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。
在传统教育中,学生必须服从老师,老师不允许做的孩子就不敢做,这看起来好像是很有“纪律”。蒙特梭利认为这叫“他律”,这样的“他律”是不会持久的。在跨世纪蒙特梭利教室中,孩子们虽然是自由的,但教具的选择、工作的过程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性。比如,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工作毯上工作,而不能去打扰别人;学会等待,不和别人抢教具;有秩序,工作结束后主动把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等,相比传统教育的“他律性”培养,蒙氏更加注重孩子“自律性”的培养。
5.专心法则
专注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说没有专注就没有学习效果。蒙特梭利认为,深层的专注对孩子的自我发展是必不可少的。一旦幼儿对某事物产生兴趣,便产生了注意力,进而呈现出专注状态。
有一天,蒙特梭利看到一个3 岁的小女孩正在进行插座圆柱体的操作。她被这个小女孩吸引住了,于是便仔细加以观察。她发现,圆柱体是适合这个小女孩发展的教具,这个孩子的操作比其他孩子更为专注。
她请一位老师带着其他的小朋友在这个小女孩身边唱歌,围着她打转。这个小女孩对周围的吵闹声却无动于衷,而且继续不断地反复她的练习。蒙特梭利也试着去干扰她,但小女孩依然不为所动,在反复几次练习之后才停止工作。虽然经过那么长时间的集中精神,却看不出她有一点疲惫的神情。
上述的情形便是发生在儿童之家的某种现象。这种精神上的自然称为“专注力”。蒙特梭利后来发现,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一些小朋友身上。
太阳花儿童之家很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。参观者进入跨世纪蒙特梭利教室,会发现这里的氛围和传统教育很不同。这里很安静,孩子们都在独自或者合作中专注、井然有序地工作。在老师的指导或在其他小朋友的演示下,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专心地工作。由于孩子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,所以能够更专注、更用心地投入工作中。
6.重复练习法则
如果孩子做的事情是他喜欢的、感兴趣的,他就会重复去做。这是
其内在发展的需要,因此,即使重复很多遍还是乐此不疲,并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发展他的能力。如同成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很认真地去做,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。
蒙特梭利说:“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。”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专心的工作状态,成人就应该鼓励他继续操作,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,在不断的反复操作中,提高孩子的专心和耐力。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准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成正比。
蒙特梭利在《童年的秘密》一书中这样描述:“一个小女孩忙着把圆柱体从圆洞里拿出来再放回去……她不停地做同样的事情,而且表现得如此专心……这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动作……从开始计算起,她总共重复了四十二次。”
这些行为指出一个事实: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往往会有某件事情一再发生。在某个孩子身上,每当这个孩子重复练习这件工作后,都会流露出安详、满足的神情,就像是一个人做了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一样。
7.意志力发展法则
要培养儿童的意志力,成人必须鼓励他们针对一定的目标采取各种行动,并且努力达到目标。此时,成人应该只是在旁边监督,避免强制或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。
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:孩子活泼好动,总是停不下来,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,碰一碰。他们喜欢去触摸事物、熟悉事物。这是儿童意志发展的一种自发能力,成人应该根据孩子的需求诱发他的积极行为,更早地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形成。可是,有些成人对于儿童的这种自发性的活动往往给予训斥和干涉。
例如,当孩子想触摸周围的事物时,成人则说:“别碰!”当孩子到处乱跑时,成人则说:“别跑,别摔倒了!”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在做某件事时,成人则不断地过来打扰。成人对孩子原始冲动的任意干扰,无疑把孩子即将发展的意志力扼杀在了摇篮里。
蒙特梭利认为,用成人的意志代替儿童的意志,不让孩子动,即使让他动也是替孩子作主选择,使孩子失掉了意志锻炼的机会。可见,成人给儿童的成长设置障碍物,阻碍了儿童意志力和个性的发展。因此,在培养儿童意志力发展过程中,成人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,而是要彻底地扫除这些障碍,把儿童从成人的禁锢和干涉中真正解放出来。
8.智能发展法则
蒙特梭利认为,儿童智力发展始于意识和实际环境的差异。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获得这些差异,并将差异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有次序的组合。例如,在智力萌芽阶段的婴儿期,幼儿开始发现环境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。当第一次触摸到烫的东西,婴儿感觉到烫,到第二次产生烫的知觉,这就在头脑中有了智能的发展。
在儿童智能形成的过程中,感官教育是儿童学习的渠道。儿童通过感官获得直接经验,由经验的积累转化为知识,从概念(抽象)→半具体→半抽象→抽象,即先以抽象的概念为前提,再使之具体化到可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,于是孩子就能由不断地接触“被具体化的抽象”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,并对迅速辨别其属性感兴趣。
蒙特梭利认为“人类来自于智力的东西无一不是来自于感觉器官”。3—6 岁的孩子正处于感官敏感期,在此期间,感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刺激,智能就会快速发展。
所以,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,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,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。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。
太阳花儿童之家感官领域,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及发展需求来进行感官学习与锻炼。经过反复操作,孩子们不但学到了知识,提高了辨别能力,而且培养了他们爱学习、肯研究、独立创新的精神。在这样持续的练习过程中,孩子会一天比一天聪明,而且在感官练习的同时,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体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
2018-10
详细请访问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xNzk0NDgzOA==&mid=2247483900&idx=1&sn=6f88f26f4c711d875b40f7a539fc0ed9&chksm=f991…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心理学对情绪的定义,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,是多种感觉、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。儿童情绪的发展从出生一到两岁的模仿,再到两至三岁的自我意识形成,再到三至四岁的人际关系,再到四至五岁的身份认识,再到五至六岁的社会兴趣,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,逐渐形成非判断、道德规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儿童的想象力也会在奇妙的大自然映射下更丰富,更具想象;他的观察力会更敏锐,更具穿透性;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,思考更独立;他的内心会更坚强更有毅力;他会更懂得表达情绪,更团结,更善良,更阳光!… [了解更多]
2018-09
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,并且在生命的初始就已经存在。在这伟大的规律中,幼儿个体为了成长,会不断地显露出“内在需要”,驱使着幼儿主动地接触环境,以达到成长的目的。蒙特梭利说:“生长,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,使生命力显现出来。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‘内在潜力’,使其按自身规律… [了解更多]